- 創新
- 協調
- 綠色
- 開放
- 共享
行進中國︱0.1毫米 看飛機“皮膚”的“磨皮術”
銑削刀具和頂撐裝置從兩側分別對准飛機蒙皮的同一個點,霎時,銀色碎屑伴著水花飛舞,蒙皮開始呈現出清晰的紋理,達到精確的厚度。近日,在位於四川新都的成都辰飛智匠科技有限公司車間,記者看到了飛機蒙皮制造的一幕,仿若為飛機“皮膚”來了一次0.1毫米級的精確“磨皮”。
行進中國丨小鎮“特產”無人機
“傳統低空經濟行業中,企業分布分散,協作成本高。打造小鎮的初衷,就是要構建起完善的產業生態。”“榕創匯”無人機小鎮副總經理劉來旺介紹,目前小鎮已匯聚了一批覆蓋研發、制造、應用全鏈條的領先無人機企業,從設計、零部件生產到系統集成以及場景應用開發,都能在小鎮內高效協同完成。
行進中國丨背包來創業,真“湘”!
望城經開區青年驛站毗鄰人力資源服務中心,旁邊就是比亞迪望城工廠、旺旺食品等企業﹔馬欄山青年驛站位於視頻文創產業園核心區,上下樓就是產業生態上下游﹔湘江新區麓谷青年驛站周邊就是產業集群……
行進中國丨這條高速公路有“觸覺+視覺+聽覺”
光柵傳感器可以捕捉到車輛通行產生的震動,再結合常規視頻、雷達等檢測手段,形成“觸覺+視覺+聽覺”多重感知。與傳統技術受光照、惡劣天氣影響不同,光柵傳感器埋在車道的正下方,在暴雨、濃霧等極端天氣下仍能保持“耳聰目明”,實現全時全域全天候感知,讓車輛全天候通行。
行進中國丨小鳥銜來“致富經”
全民呵護下,明溪成了“山間精靈”的聚居地,鴛鴦、彩鷸、白腿小隼等6種候鳥開始“定居”,成為“留鳥”。念上鳥兒帶來的“致富經”,明溪全縣有1100余人以不同方式從事觀鳥有關的工作,30余名職業“鳥導”、15家觀鳥民宿、8家觀鳥合作社形成觀鳥產業“后援”。
行進中國︱一片“小葉子”,長成“大產業”
熱帶雨林深處的這片“金葉子”不僅帶富了五指山的鄉親們,也正在成為海南鄉村振興的新動能。海南省農業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,目前全省茶葉種植面積3.51萬畝、年產量近1700噸、總產值4億元,其中海南大葉種植面積1.99萬畝,佔總面積的56.7%,產業主要分布在五指山、白沙、瓊中3個市縣。
行進中國丨一根竹子何以賣全球?
近年來,上猶縣緊緊抓住“以竹代塑”機遇,積極探索“龍頭引領、科技賦能、聯農帶農”的發展新模式,推動竹產業向高端化、綠色化、國際化邁進,奏響了一曲產業振興的綠色樂章。贛州森泰竹木有限公司的蓬勃發展,正是這一進程的生動縮影。
行進中國丨最快3分鐘通關!
走進新鄭機場T2航站樓國際到達區域,科技感與人性化服務扑面而來。抬頭可見巨大的多語種電子指引屏,循環播放著“240小時過境免簽通道”指引﹔在指紋自助留存區,設備會根據旅客國籍信息自動匹配對應語種,讓溝通無障礙﹔入境卡填寫區的設計也十分貼心,多語種提示語將注意事項寫得清晰詳盡。
行進中國丨穿梭雲端峭壁 解鎖桂林山水新視角
不同於在地面或游船上觀賞桂林山水,在廣西桂林市陽朔縣高田鎮龍村,一種名為“飛拉達”的游玩項目,可以讓游客懸挂在懸崖峭壁上,從高處俯瞰桂林的山水。當游客穿戴好安全設備,爬上通往懸崖峭壁的“天梯”,懸於山間,腳下是美麗的田園風光,清澈的小河蜿蜒流淌,遠處是連綿的山峰,共同構成了一幅生機勃勃的山水田園畫卷。
行進中國丨山水搭台,“快樂劇種”綻華彩
彩調的“根脈”深深扎於永福縣羅錦鎮的沃土中,汲山水靈韻,潤一方鄉民。“它的唱腔明朗輕快,村裡老老少少都愛唱,我從十幾歲就開始學,一晃都唱40多年了。”羅錦鎮林村村民林華珍自小耳濡目染,家中珍藏的幾十套彩調服飾,足以演繹戲曲中的所有角色。